"禧年即文化",达利的《基督》在圣玛策禄堂展出至6月23日

2024 五月 14

“萨尔瓦多·达利的《基督》征服了全世界。对我们来说,这么多游客、这么多罗马人能够前来观赏这幅作品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,因为美确实能让人生活得更好”,圣座福音传播部代理部长菲西凯拉总主教昨天在“达利的基督在罗马”展览开幕式上说道。2300多人参加了在罗马圣玛策禄堂(San Marcello al Corso)举行的开幕活动,该活动是为筹备圣年而举办的 “禧年即文化”系列展的重要舞台之一。

 

在这座罗马教堂里,5月13日至6月23日,西班牙画家的著名作品《十字若望的基督》将首次与达利创作杰作的灵感来源,即圣十字若望亲自绘制的墨水纸质画作遗物,一起展出。菲西凯拉总主教解释说:“这两件作品有意被放在一起,不仅是为了使这一活动具有独创性,变得独一无二,更重要的是为了让人们了解,当美成功地让人默观天主时,它将达到最深层次的表达。那些有过奥秘经历、与天主有过特别相遇的人,往往会成为其他美的灵感来源。事实上,哪里有美,哪里就有美好的生活,因为心灵被启发去超越自我”。

 

主教解释说,作为一项精神活动,禧年“也具有文化的特征。为此,在教宗方济各发表题为《望德不叫人蒙羞》(Spes non confundit)禧年诏书后的第二天,我们也想为罗马城安排这一重要时刻。禧年的体验借此成为了一扇‘希望之门’,我们希望那些穿过圣玛策禄堂入口大门的人们,能够通过凝视十字架,真正重新找到我们在这个时期尤其需要的希望”。

 

策展人杰雷蒂(Alessio Geretti)神父随后就这些作品的艺术解释发表了讲话。“达利想要向我们传达一种确信,尽管世事沧桑扭曲了我们的生活,但基督的十字架,我们的希望,仍然是一个我们可以随时返回的坚实依靠点”。在作品下方可以看到三个人物,第三个,也是最模糊的一个,“代表了我们所有人,肩上扛着篮子,里面装着从渔夫那里得到的鱼,回家去喂养别人。当我们静观一件作品时,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:我们体验到我们有东西可以传递给他人。

 

首先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十字苦像。“我们的目光抬起,发现自己沉浸在浓密的黑暗中,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道成肉身的那片黑暗,后来祂正成为了世界之光。但这也是创世之初的黑暗,当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,光还不存在的时候”。悬浮在黑暗中的基督“让我们感到一种迷惑:毫无疑问,是因为祂以一种大胆而不同寻常的视角漂浮在虚空中,这是其他任何著名的十字架苦像所无法比拟的”。耶稣从上而下,仿佛画家既想展示又想隐藏祂。“我们甚至无法看到救世主的面容,无法确定祂是生是死。令我们困惑的是,在他身上我们找不到任何身体疼痛的痕迹,既没有荆棘冠冕,也没有钉子。祂头顶上方的牌子没有写任何内容,或许是在暗示我们每个人都在那张纸上写下了字”。

 

此外,仔细观察后,我们不能不被这种“不仅大胆,甚至可以被认为是错误的”视角所震撼。错误“是因为在同一画面中共存了两个在同一视野中不可能存在的消失点。因为基督是从天顶俯视,而风景是从方位角。他并不是第一个在同一画面中引入两个互不兼容的视角的画家。这正是立体派大师们一段时间以来所做的,他们发明角度分解不是为了使图像复杂化,而是为了提醒我们现实比单一视角更为复杂。达利采用了这种方法,但没有进行角度分解,而是将两个在光学上互不相容的视角完美和谐地共存于一幅画中”。

 

策展人继续说,由此产生的效果是“如此和谐,以至于我们不会为此感到不快。仿佛达利在告诉我们,在基督信仰的视角中,天主和人的目光可以找到一种平静结合的方式。我们确实应该谈到天主的目光,因为画中的基督是从上方由天父所见的。这就好像天父向我们展示了祂看到的儿子的样子,在这个世界的黑暗中悬挂着,为它带来一线光明和救赎。在这一点上,达利受到圣十字若望的《基督》启发。1948年,这位西班牙艺术家参观了阿维拉恩卡纳西翁修道院。在那里,他有机会看到我们在圣玛策禄堂展出的这幅非常小的圣人遗物画作,这件遗物之前从未离开过修道院。这两幅图像只在达利的脑海中一起存在过,但在今天之前它们从未实际相遇。与那幅图像的相遇深深打动了达利,激发了他创作杰作的灵感。仿佛达利从圣人在神魂超拔后绘制的素描中,感受到在被钉十字架的基督身上,生活和世界所有最黑暗的夜晚都找到了希望”。

 

“达利的基督在罗马”展将每天开放,直到6月23日,开放时间为8:00至20:00,全天不间断且免费入场,地点在罗马的圣玛策禄堂。